2021年3月,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及说明(2021年版)》,与之前的版本相比,有五大变化:
未完成国家免疫规划规定剂次接种的可补种年龄从“<14周岁”调整为“<18周岁”。
明确了左右大腿为可选接种部位。当多种疫苗需要同时注射接种时,可在左右上臂、左右大腿分别接种。
④先天性遗传代谢性疾病(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苯丙酮尿症、21三体综合征等);
⑤病情稳定的脑疾病、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感染(梅毒、巨细胞病毒和风疹病毒)等。
①将表面抗原阳性或不详的母亲所生新生儿,接种第1剂乙肝疫苗时间从“出生后24小时内”调整为“出生后12小时内”。
②将乙肝疫苗接种的“低出生体重”明确界定为出生时体重2000克者,建议其出生后尽早接种第1剂乙肝疫苗,并在满1月龄、2月龄、7月龄时重新按程序再完成3剂次接种。
推迟接种疫苗只是推迟了接种疫苗产生保护效果的时间,而不会影响疫苗整体的、长久的保护效果(抗体水平和持久性)。但还是建议家长们按时带孩子前往接种点进行接种。
疫苗接种有绝对禁忌症和相对禁忌症,如果孩子存在出现下面几种情况,很多疫苗都不能打了,比如未控制的癫痫、脑病、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急性传染病患病期间或慢性传染病急性发作期间,有严重心、肝、J9九游会 九游会J9肾疾病者,对疫苗成分过敏者等是不能打疫苗的。
还有一些情况是相对禁忌症,不是不能打,而是需要往后延缓,比如一些急性病发作期间,如感冒、发烧或者腹泻期间,严重的湿疹等,在治疗期间也不要着急打疫苗,等这些病好了以后才可以接种。
孩子有病家长一定要和医生做沟通,看这个孩子是属于绝对还是相对禁忌症或者有没有其他可以替代的疫苗。
在到达最早接种年龄后,多种疫苗可以同时接种,只要不在同一部位接种即可。具体安排请遵守当地规范及医生叮嘱。
二者的保护效果和安全性没有本质差异。因工艺、储存、运输等特点不同而价格不同。
如果孩子因疾病或者用药的缘故,只能接种某种工艺的疫苗(如灭活疫苗),不论免费或自费,都应当选择接种。
N代表了疫苗包含的菌株种类的数量,一般来说价格越多越好,但具体要看制备工艺、覆盖的血清型在人群感染率和接种年龄来综合考虑。
如:肺炎球菌疫苗,对于 2 周岁以下的孩子,更推荐接种 13 价而不是 23 价。
只有遇到疫苗长时间断货、孩子异地接种等特殊情况,实在无法实现上述要求,才可以更换品牌。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中规定:接种月(年)龄是接种该疫苗的最小起始月(年)龄,也就是说到达这个月龄后就可以接种某种疫苗了。这个月(年)龄指的是某段时间而不是某一天。
比如2月龄要接种第一剂脊灰疫苗。这个“2月龄”指的是一段时间,也就是宝宝满2个月到满3个月之间的这段时间,而不是指满2个月这一天。
目前,每种疫苗都没有统一的、确定的“保护期”。绝大多数情况下,只要按规定的程序完成所有的剂次,都没有必要再次接种疫苗。
对于乙肝表面阳性的妈妈所生的孩子,如果完成乙肝疫苗接种后发现“无抗体”,则可以继续加强接种一轮(3针)乙肝疫苗;对于存在感染肺炎球菌高风险的老年人,可以在距离前1剂23价肺炎疫苗至少5年后接种第二剂。
只要全程接种,绝大部分人都能够产生足够的保护,但不一定以“有抗体”的形式表现出来。
且没有抗体≠没有保护≠没有免疫力。人体的免疫机制是多元的,有细胞免疫(A)和体液免疫(B)两部分,但抗体检测仅能反映B,不能反映A。
① 正在发烧或患急性病期间,如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肺炎、腹泻,呕吐等。
②严重湿疹,化脓性皮肤病。虽然原则上,J9九游会 九游会J9轻症湿疹并不是一些疫苗接种的禁忌症,但最好经过医生的判断,来决定是否接种。
⑤如果宝宝近期注射过免疫球蛋白,至少3个月后才可以接种减毒活疫苗(如麻风,麻腮风,水痘疫苗等),以免球蛋白干扰减毒活疫苗的免疫效果。
免疫球蛋白一般不影响灭活疫苗的接种,但是也要等孩子身体痊愈后,再根据情况来接种灭活疫苗。
注:以上疫苗仅供参考,因疫苗种类不同,接种程序也有所差别。接种时应以疫苗说明书为准,必须在门诊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接种。
保护期的长短会受到接种年龄、健康状况、生活习惯、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每个人都不会完全一样,那么对应的保护时间也就不相同。